banner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发布日期: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是我国近十年来重点发展与扶持的中小型企业。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庞大效益明显,连接千行百业,联系千家万户,成为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当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重要路径。

  培育情况:截至目前,工信部公示了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接近达成2025年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其中医疗企业 共514家,这些企业有如下特点:

  • 产业分布:集中分布于医药研发与生产、医疗器械两大领域,占总数超过90%;

  • 上市情况: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科创板和创业板,主板上市公司数量相对较少;

  • 区域特征:多分布于资源丰富的东部沿海地区,前四省市数量占整体超三分之一;

  • 企业特点:凭借差异化优势领跑细分赛道,具有小而强的特点。

  培育生态:政府培育措施上,自“专精特新”培育体系提出以来,政府从顶层目标、资金奖励、税收优惠、资本支持、产业链联动等多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区域培育效果上,上海城市总体引领,深圳区域定向培育,长春医药园区建设推动,市、区、园区三级生态培育成效显著,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发展路径:企业侧发展路径上,承借政府系统化专精特新培育的东风,广大中小企业应顺势而上,趁势而起。在明确专、精、特、新发展目标的基础上,贴合国家培育方向,坚定自身市场战略,持续加强创新能力,增强数字化转型内力,以求实现“强链补链”,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赛道展望:投资侧“专精特新”医疗培育侧重点方面,短期内制造业的国产替代将持续发力,同时科技创新将长期赋能医疗服务行业发展。高价值赛道方面,结合专精特新“小巨人”医疗企业特点,医药研发与生产领域创新药、CXO市场发展的确定性较高,医疗器械领域上国产替代仍将是一段时间以内的主旋律,医疗服务中互联网医疗、医疗信息化、消费医疗领域值得市场关注。

“专精特新”内涵阐述

“专、精、特、新”四字诀助推中小企业向前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工信部对“专、精、特、新”四字诀有明确的定义,这也是我国近十年来重点扶持与发展的中小型企业。这当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指位于产业基础核心领域和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其评价标准则包括“专、精、特、新、链、品”六大要素。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专精特新”发展背景

中小企业成为促创新、稳就业、惠民生的重要力量

  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逐渐成为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创新方面,在制造业由三低一弱走向三高一强的进程中,技术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力量。工信部数据显示,占全国企业数量99%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65%的发明专利、75%的企业创新和80%的新产品研发,中小企业作为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对市场需求反应更为灵敏,能够对应需求进行产业与技术创新。就业与民生方面,民营经济是居民就业与收入增长的重要基础,也是稳定居民与社会经济预期的基础。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稳定发展,就业与民生随之稳定进步。因此,中小企业在中国产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贡献不容小觑,中小企业的向前发展是现阶段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历程

从“概念”到“系统化培育”,政策助力实现多维度扶持

  “专精特新”这一概念最早于2011年工信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中提出,2011年至2016年处于专精特新政策战略布局期,相应培育政策被不断提出。随着顶层设计的持续落地,2019年工信部公布了第一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持续推进。2021年,国务院提出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领域政策井喷式爆发,进入高速成长期,政府对于培育中小企业的方法论已渐趋成熟。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价值

良好应对国际复杂经济形势,自主实现内部供需良性循环

  在国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向内发力,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生产效率十分必要。首先,通过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化培育,能够帮助中国经济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更加重视激发产业链微观主体活力,重点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产业链韧性;其次,国家辅以精准滴灌的帮扶政策,将会有效扩大融资供给、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中小企业预期的良好效果。最后,在充分发挥“专精特新”企业优势补链强链的基础上,以新基建为契机,将推进存量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化发展之路,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专精特新“小巨人”医疗企业总体特征

深耕细分赛道,中小企业凭借差异化竞争优势脱颖而出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致力于通过创新驱动、强链补链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在当下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提升科技竞争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成为必然选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重要路径,有望推进我国“科技—产业—金融”的高水平循环,为我国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带来更多助力。工信部共分四批次公示了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中医疗相关企业占比5.5%。总体来看,行业分布上“小巨人”企业多分布在医药研发与生产、医疗器械两大领域;上市情况上,“小巨人”上市企业多集中在创业板与科创板,市值大部分小于100亿元;区域分布上,“小巨人”医疗企业多分布在东部技术、资源、人才密集省市;企业特点上,“小巨人”医疗企业大多凭借差异化竞争优势成为细分领域龙头,具有“小而强”的企业特征。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专精特新“小巨人”医疗企业画像

专精特新“小巨人”医疗企业514家,整体占比不高

  自2019年以来,工信部共分四批次公示了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接近达成2025年培育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艾瑞对一到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梳理和统计,将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致分为医疗企业与非医疗企业两大类。根据统计,一到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共有514家医疗企业,占比为5.5%。分批次来看,第二批中“小巨人”医疗企业数量达到最高,共199家,占第二批总数量的比重为11.4%;自第三批开始,医疗企业的入选占整体数量的比重有所下降。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沿海地区凭借其明显产业优势吸引最多“小巨人”医疗企业

  近年来,在医疗健康市场需求飞速增长的推动作用下,我国医疗健康企业不断成长为优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区域分布方面,拥有30家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医疗企业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分别为北京、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广东,企业分布呈现东强西弱的阶梯特征,这也展现出东部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区,在“专精特新”医疗企业培育方面的领先优势与雄厚实力。整体来看,伴随着我国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医疗健康产业聚集区。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医药研发与生产行业现状

化学制药市场占比依旧领先,创新药赛道正有序扩张

  我国医药研发与生产呈现高技术、长周期、高投入等行业特征。三大细分领域分别来说,化学制药收入在细分领域中占比最大,发展速度快于平均水平,发展空间广阔。生物制药相比之下收入占比依然较低,但增速处于较高水平。中药具有明显的内循环特征,中药材具有一定地域性,具备资源属性,同时掌握上游中药材资源的中药生产企业将拥有更多发展机会。从创新程度分类来说,行业内仿制药壁垒较低,企业较为分散,受一致性评价、集采等政策影响需优化药品价格提升药品质量;创新药国内市场仍较为初级,处于加大研发投入,有序扩张阶段。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医药研发与生产行业发展方向

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实现创新研发迭代与行业智能化探索

  在我国医药研发与生产市场需求始终处于高位的条件下,这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医药制造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其发展始终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在此基础上,产业链方面将日益向平台化、产业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与联动共进。企业转型方面,在仿制药受到冲击、创新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医药企业将加速进行智能化升级与改造,实现精细化、智慧化的研发与生产,由此进一步提高企业在细分领域的话语权。研发创新投入方面,行业在政策的支持下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国际化步伐,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医药研发与生产“小巨人”企业分析

企业总体数量最多,生物制药领域分布最为广泛

  医药研发与生产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伴随着一到四批时间的变化展示出不同的特点。总体数量方面,医药研发与生产企业数量最多,比例占到三大领域数量的一半,这与国家发展专精特新以鼓励制造业做大做强这一目标完美契合。从细分领域来看,“小巨人”企业主要分布在生物医药领域,化学制药、中医药领域企业数量较少,这主要因为化学制药虽然拥有更高的市场份额但仍以仿制药为主,而生物制药的疾病治疗方向市场热度较高,更多企业入局并加快研发,其研发创新性更符合“专精特新”小巨人发展,同时通过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能够获得国家更多地研发与创新支持。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出于技术、资源、成本等因素考量,企业选址有所不同

  上市情况上,由于行业中大型企业市占率高、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等特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数量少,占比仅有19.8%,大部分企业凭借差异化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其体量与规模仍未达到上市水准。地域分布方面,医药研发与生产企业东部地区分布多,这体现东部经济发展与资源禀赋对中小企业的巨大吸引力。同时,中部与西部地区也有一定比例分布,这侧面反映出与医疗器械及医疗服务企业相比,部分从事医药生产、原材料种植、加工等的医药企业对技术依赖度相对较低,主导其区域分布的更多是人力、土地等因素,以降低生产成本。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医疗器械行业现状

政策与需求奠定行业基础,壁垒高与研发弱仍是制约因素

  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资金密集且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产业。近年来,医疗器械领域政策频发,行业需求旺盛,支付能力提升,这些因素叠加使得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额以及注册数量均有显著上升,行业发展较好。但同时应注意,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受益于庞大的国内需求使得行业呈现高位增长,而高端医疗器械依然拥有很高的行业壁垒,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现状。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率较低,现有医疗器械更多趋向于进口,国内企业研发投入较低,创新能力较弱,这无疑成为行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医疗器械“小巨人”企业分析

总体数量次多,疫情时期体外诊断企业入选数量增长明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和需求正在不断增长,在制造业大力发展的浪潮之下,专精特新“小巨人”医疗企业当中,医疗器械企业数量仅次于医药研发与生产企业。但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仅在低端设备耗材市场有一定优势,国际企业更多占领高端市场,这使得中国医疗器械企业难以向高端化市场发展,国产替代化进程刻不容缓,因此一到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多是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优势,能够实现国产替代并进行自主创新的高价值企业。除此之外,随着2020-2022年新冠疫情的动态变化,体外诊断企业大量兴起,技术成熟、效果优良的企业更多地进入“小巨人”企业名单。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依托东部地区技术与资源优势,械企逐步加强自主创新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国产替代、低端向高端不断突破的发展趋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青睐技术能力优异、能够进行国产替代并专注研发创新的中小企业。结合国内高端市场被垄断、技术不成熟的现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功上市的不多。除此之外,医疗器械企业的地域选择与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技术能力支持、生产制造成本等多方因素相关,因此在企业的地区分布上,基于国产替代、自主创新这一目标,“小巨人”企业多分布在产业基础与技术力量更为雄厚的东部地区,这一占比达到74.2%。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医疗服务行业发展方向

参与健康管理全过程,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

  当前,医疗服务行业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服务提质增效的需求日渐迫切。医疗健康服务正在逐步引入数字化技术,从满足基础功能需求向提升个性化、智能化诊疗服务体验发展。人工智能等技术已在医疗行业进行诸多探索,未来将呈现巨大的应用发展潜力。随着其与医疗服务融合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的发展必将从目前的技术、工具驱动向以人为本的价值医疗演进,力求实现“无处不在的医疗”以及“全生命周期关怀”。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培育生态:放好活水,养好活鱼

资金支持:以资金流为切入点,助力企业长远发展

  面对顶层设计的倾斜与推动,各地加强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资金支持。包括资金奖励、税收优惠、股权融资、信贷支持等多个方面。其中政府部门支持方式多以设立发展基金、提供融资政策支持、加强供需对接与政策引导金融产品创新为主,财政部、工信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2021至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金融机构则以推出专属信贷、保险产品及增值服务的形式提供支持。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产业链支持:开放产业链资源,助力大中小企业互联互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促进专精特新发展上,产业链层面培育生态逐步明晰,中央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集聚服务资源,不断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同时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参与制造业强链补链,加速企业创新发展。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典型区域案例: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上海:城市总体引领,多措并举赋能企业长远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这也造就长三角城市成为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成长的热土。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实力雄厚、产业优势突出,上海市作为代表性城市,目前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五百家,发达的外向型经济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目标提供发展动能。上海市从事创新、研发等领域的高端人才集聚,政府连续十年为企业家开展培训,打造专精特新领军人才;同时对评选企业给予资金奖励与贷款扶持,帮助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学习与专利申请,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长春:园区建设推动,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长春新区坚持把医药健康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构建医药产业链条和生态体系,打造吉林省重点医药产业园区长春医药健康产业园区。自2014年设立以来,园区大量引进医药健康领军企业,助力医药健康“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孵化创新医药企业,使其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形成全产业链条医药健康企业排布,助力企业间优势互补。与此同时,园区着力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引擎,加强产学研合作以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在多措并举之下,长春新区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产值突飞猛进,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企业与业务为园区医药健康产业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企业发展诉求:苦炼内功,成就能力

市场战略、创新能力与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发展的迫切诉求

  “专精特新”企业整体呈现年轻化特征,大多处于企业发展的成长期。根据江苏省中小企业专项问卷调查数据,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小企业不足三成;逾一成企业没有创新活动,创新过程中行业与大企业支持力度不高,自身抵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四分之一的企业尚未开展数字化转型。针对这些现状,转变市场战略、专注细分领域、提升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能力、以及数字化转型成为现阶段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化成长的迫切诉求。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企业发展路径:闻势而上,乘势而起

创新研发:从无到有集成创新,加速释放研发创新生产力

  “专精特新”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在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很多中小企业依然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如何持续创新以找寻市场机会、开拓市场仍然是他们的重中之重。因此创新能力成为中小企业实现向专精特新进化的必由之路,企业应当有志向钻研技术,逐步增加研发投入,锻造自身产品优势,攻克国家领先技术,向实现国产替代迈进。如果自身能力不够,可以从大学、市场上吸引人才,或者与机构合作购买专利,将企业单品打造成明星单品、单品龙头,再向品类龙头迈进。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投资风向:交替发力,持续发展

短期制造业国产替代持续发力,科技创新长期赋能医疗服务

  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国内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必须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现阶段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主要发展聚焦制造业,通过国产替代向制造强国转变,凭借更高质量的产业体系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提升全球竞争力。将时间线拉长,中国医疗行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人类在科技创新上逐步积累的力量最终能够将自身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科技赋能更加贴合人类生活场景的医疗服务行业。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赛道展望:掘金赛道,扬帆起航

医药研发:技术引领下的创新研发是医药持续发展的本源

  根据艾瑞预判,未来在”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路径上,市场将更为关注处于技术跃迁中的高景气细分赛道。创新是全球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也是中国医药产业突破现状更上一层楼的必然路径。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我国创新药行业未来将持续快速发展。长远来看创新药的商业天花板够高,逐渐成熟的监管政策也将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和发展。短期来看,疫情影响走弱,多个核心品种成药的确定性逐步获得确证,创新药板块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创新药研发脚步的加快将有望带动CXO行业的持续繁荣。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医疗器械:自主可控、供应链安全的细分赛道确定性更高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在一些核心零部件领域竞争力薄弱,主要依赖进口,在近年来贸易摩擦频发的大背景之下,国产替代将会是确定性较高的赛道。医疗器械领域中,目前低端国产医疗器械已经基本实现了国产替代。2022年境内受理的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达到5425项,超越进口注册申请达到5146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国产替代开始加速。从细分领域来看,除体外诊断外,无源植入器械国产替代实现程度较高。结合获批情况与融资规模,艾瑞综合推测,未来心血管、医学影像等器械将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主力,顺理成章地,这些赛道也将是专精特新的重点培育与发展方向。

2023年中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报告医疗篇(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研究)

医疗服务:需求留存、技术赋能、消费复苏成为三大主线

  目前来看,中国专精特新的发展仍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但基于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医疗健康需求的增加,医疗服务行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首先,需求留存上,中国人口基数较大,医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型三甲医院,2020-2022年出现的大规模聚集性疫情导致医院在患者收治方面压力较大,甚至对常规就诊造成挤兑风险,由此催生了在线医疗及医药电商的需求,在两年多的适应时间内,在线医疗被证实为高效便捷的医疗渠道,由此推断,互联网医疗将是未来较为确定的发展方向。其次,技术赋能上,我国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同技术发展息息相关,5G、大数据、移动物联网、云计算等作为技术底座,支撑了大量垂直医疗场景的信息化应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改变医疗知识发现的路径与方式,创新医疗诊断与决策的方式和渠道,物联网和云计算变革了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模式,可预见的是,未来新一代技术将更深层次的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最后,消费复苏上,随着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渐趋缓,居民的消费欲望与医疗健康诉求逐步提升,消费医疗将逐渐复苏,医美、健康体检、智慧养老等消费医疗领域有望迎来一轮新的增长。

文章来源:艾瑞网

wenzhang

发展   企业   研究报告   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