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之道,引发高层重视

发布日期:

  “专精特新”一词近来备受关注。

  刘鹤副总理在7月27日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上指出,“专精特新”的核心是创新,明确表示“专精特新”旨在激励创新。而在7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更是提出了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

  那么,“专精特新”为何引起如此高度的关注呢?

  一个故事或许能解答这个问题:一家日本味精厂名为味之素,在全球芯片行业扮演了关键角色。由于其制造味精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ABF,这种树脂类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全球芯片生产中。ABF市场规模不大,技术门槛极高,味之素公司几乎垄断了市场份额,这正是“专精特新”力量的体现。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那些具有专业、精细、特色、创新优势的企业。虽规模不大,但它们拥有各自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上拥有话语权,有点类似于“隐形冠军”——这些企业通常是中间制造商,专注于“缝隙市场”,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垄断。

  “专精特新”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利器。我国虽然拥有全球最齐全的工业门类,但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不足。科技基础设施和核心技术能力相对薄弱,产业链上存在较多的“断点”和“堵点”,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杀手锏”技术。因此,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专精特新”的核心是创新。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需要大量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解决“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

  我国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最近,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至今,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专精特新”的培育工作,需要企业家、资本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企业家首先要放弃对规模的追求,抵制多元化的诱惑,专注于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大国之间的竞争需要大公司,同样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单打冠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关键是专注,不追求规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一个细分领域。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本需要与时间为伍,拥有耐心。以德国为例,那里盛产“小而专”的企业,这些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时间短则十年,长则数十年。资本如果期望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迅速获利,只会伤害这些企业。唯有尊重规律,注重“工匠精神”,才能在时间的河流中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专精特新”。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府应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特别是有利于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环境。企业家精神如同鱼一样,水温合适,鱼才会游过来。政府必须理解,我们既需要大企业,也需要小企业,不能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大企业身上。大企业必须为小企业留出市场缝隙,才能形成健康的商业生态。

wenzhang

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