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政策落地需务实施策

发布日期: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需求不足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困扰下,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尽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整体表现亮眼,但仍然面临着一系列具体的困境。政策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政策的真正落地,各级政府需要精心抓好战略研究、政策落实与干部使用,构建惠企政策的协调机制。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专精特新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的“领头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然而,调研显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困境一:市场下行萎缩,产品订单不足

  全球经济下行和国内用工、物流、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企业无法履行出口合约。一些企业由于受消费低迷影响,企业利润、营收、产值不同程度地下降。

  困境二:创新动力不足,企业转型缓慢

  一些技术劳动型代工生产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术和自主设计。受市场波动、原材料、资金短缺和劳动力成本压力的影响,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相对乏力。同时,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进展缓慢,与先进城市企业存在明显差距。

  困境三:原材料价格递增,企业成本日益增高

  在订单减少的同时,原材料价格不断递增,欧美输入性通胀和超发货币的影响进一步抬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较弱,难以独自消化成本,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陷入了生产成本递增、产品价格偏高、生产订单减少的“死循环”。

  困境四:供应链“两链”不稳,难以融合发展

  一些城市或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对外依存度较高,存在“聚而不合”现象。许多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下游不搭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上游难寻下游(应用场景)”,难以与龙头企业精准对接,难以分享本地产业转型发展的红利。

  困境五:员工流失严重,专业人才引进困难

  一些城市或地区中小企业用工成本最大,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大,员工流失日益严重。企业引进、招聘新兴专业技术、高端技能人才也较为困难。

  困境六:政策不协调,落地不精细

  一些企业反映,惠企政策虽好,但不好拿。政策时效短、变数大,支持力度不够。在招商引资方面,政策更多向新来的企业倾斜,客观上影响了本地企业的积极性。园区设置过多、多元分散,甚至园区之间出现了项目“挖墙脚”、政策“内卷”等现象。

  困境七:园区建设相对滞后,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科技产业园区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集聚地,也是惠企政策评估的重点。一些城市或地区的惠企政策滞后于先进城市,主要表现在园区创新环境、企业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差距。有些园区战略空泛,服务粗放,入园门槛不高,招商套路陈旧,集群建设滞后。

  为了加速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我们需要采取务实、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

  第一步:科学制定政策,推动惠企政策精准落地

  政策出台不等于政策落地,各级政府应该精心抓好战略研究、政策落实与干部使用,构建“府产学研资介用”的政策制定流程。同时,要建立“企业政策服务直通车”,受理企业诉求,定期开展企业调研与政策服务“见面会”,加大惠企政策宣传,协助和指导企业排忧解难。另外,要根据当前国内外形势,加快制定跨域拓展市场空间的惠企政策,鼓励中小企业积极开拓新市场。政府还应该组织惠企专班定期查岗访哨,及时调整政策,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实现政策“发布-执行-监管”的良性循环。

  第二步: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供应链

  要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补短板”“填空白”的供需合作对接活动,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技术合作、产品配套、供需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发布配套产品和服务采购计划,以项目为载体,分享技术成果及社会资源。通过政策资金扶持,促进大中小企业共建专业化、互利性的“供需联盟”,共同发展。同时,要培养本地供应商,提高本地供应商的配套供给能力,增强零部件配套率、供应链的完整性和灵活性。积极“查缺补漏”,吸引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在产业园区建立“飞地”,增加企业供给的持续性与发展韧性。

  第三步:供需精准对接,夯实人才落地政策

  出台企业人才“绿色通道+政策服务”实施办法,提高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标准、服务标准。对具有引领性、原创性、突破性技术、握有高端项目的专业人才,以及企业急需的高技能、高智能人才,按照“因人施策、按需支持”的政策,分别给以不同的引才(荐才)奖补与服务配套。同时,以专精特新企业为定点,面向全国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具有高成长性、战略性、先导性的未来产业实践基地,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为中小企业人才短缺排忧解难。

  第四步:找准关键环节,破解融资“老大难”问题

  除了实施政策性补贴等,应组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参与的融资项目库,单列专项预算资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活动。为满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频、急”的资金需求,加快开发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鼓励金融部门与创投机构合作,创新投贷联动服务机制,拓展融资渠道,增加专精特新企业信贷支持,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共同培育重点产业项目。

  第五步:实施战略重组,推进专精特新园区改造

  针对园区的积累性问题,实施战略重组与结构转型、专业化“改造”。要充分利用高新区等园区的闲置房产,提高用房用地效率,以惠企政策加大专精特新产业园、未来产业基地等建设。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工业上楼”,扩大专业化、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快实现产业空间集约化发展。要引入先进省市专家混搭组建评审团队,提升入园专精特新企业品质标准。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严格评估引进具有技术先进性、独特性与成熟度的企业,剔除假冒伪劣的科技企业和“僵尸企业”。明确园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鼓励园区开展专业性对接与高端项目合作。

  第六步:瞄准“三直”,提高政府服务标准

  政府服务要兑现承诺,实现政策直享、诉求直办、服务直达的服务标准。有关部门要实行服务事项清单管理,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打造集“查、问、办、评”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要规范“一门、一窗、一次”服务,优化升级“企业服务地图”。实施“一网通办”“全市通办”“首问负责制、两问终结制”,全天候解决各类疑难杂事,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政府要提供高水平政策和高精准服务,制订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方案,加强线上线下第三方监督评估,建立企业服务“好差评”制度,提供透明可行的政策措施。

wenzhang

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