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因需求不足 我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转型面临挑战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需求不足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困扰下,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尽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整体表现亮眼,但仍面临一系列具体困境,政策的出台并不等于政策的真正落地。为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需认真抓好战略研究、政策实施与干部使用,创造性构建惠企政策的协调机制。
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而专精特新企业更是中小企业的“领头羊”。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相关要求。然而,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需求不足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下,仍然面临一系列具体困境。为了深入了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次调研。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调研显示,政府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减税降费与惠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经济压力,但企业整体稳定与回升的基础仍然不够牢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市场下行萎缩,产品订单不足: 全球经济下行和国内用工、物流、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无法履行出口合约,一些企业的利润、营收、产值不同程度地下降。
2.创新动力不足,企业转型缓慢: 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品牌、核心技术,面临市场波动、原材料短缺等问题,导致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乏力,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进展较为缓慢。
3.原材料价格递增,企业成本增高: 在订单减少的同时,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企业生产成本逐渐增高,一些中小企业难以独自承担成本,不得不提高产品价格,陷入生产订单减少的“死循环”。
4.“两链”不稳,难以融合发展: 部分城市或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对外依存度高,但上下游企业难以有效对接,难以分享本地产业转型发展的红利。
5.员工流失严重,专业人才引进困难: 用工成本增大,员工流失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城市或地区企业引进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面临较大困难。
6.政策不协调,落地不精细: 惠企政策虽好,但企业反映政策时效短、变数大,支持力度不够,同时存在园区设置过多、政策“内卷”等问题。
7.园区建设滞后,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一些科技产业园区滞后于先进城市,园区战略不明确,服务粗放,引进项目过于生产加工型,缺乏高端性项目。
政策建议,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科学制定政策,精准落实: 建立“府产学研资介用”七位一体的政策制定流程,邀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代表参与政策制定与论证,开通“企业政策服务直通车”以加强政策宣传和企业调研。
2.加强产业配套,完善供应链: 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技术合作、产品配套,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鼓励龙头企业发布配套产品和服务采购计划,提高本地供应商的配套供给能力。
3.供需精准对接,优化人才引进政策: 制定企业人才“绿色通道+政策服务”实施办法,提高专精特新企业人才引进标准,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4.解决融资问题,创新融资产品: 组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参与的融资项目库,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活动的资助,开发面向这类企业的专利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的金融产品。
5.推进园区改造,优化产业环境: 实施战略重组与结构转型,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工业上楼”,加强园区产业发展主导方向,遏制园区过度扩建。
6.提高政府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 实行服务事项清单管理,规范“一门、一窗、一次”服务,实现政策直享、诉求直办、服务直达的服务标准,加强第三方监督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