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江宁区数智化转型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2023年底,江宁区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6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家,累计达84家,新增数和累计数均蝉联全省区县第一;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207家,位列全市第一。这些成就背后,是江宁区在基础网络平台搭建、专项资金及政策激励、“一对一”动态跟踪服务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数智赋能,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高地
江宁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推动数智赋能。截至2022年底,全区已建成5G基站超过4000座,位居南京市各区首位。基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CENI)的国家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网络,为数智赋能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宁区专精特新企业在示范标杆方面表现出色。全区1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中,有4家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40%;51家省级示范智能车间中20家为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占比约39%;12家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家,占比约58%。
江宁区不断优化数智保障措施,扎实推进规上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免费诊断服务项目,2023年已为172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2022年和2023年,江宁区分别下发奖励资金3650万元和8100万元,惠及58家和130家专精特新企业。
“四化”引领,壮大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江宁区通过“精准化”政策引领,激发数智化转型强劲动能。制定《江宁区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并将“智改数转”相关目标进行分解,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络员制度,形成工作合力。江宁开发区发布“专精特新八条”,对获得相关荣誉的企业给予专项激励,并为规上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免费的“一对一”诊断服务。
通过“系统化”要素整合,江宁区推动数智化转型关键要素的发展。支持工业软件国产化攻关及推广应用,构建“融合应用”“软硬并重”的发展格局,积极实施人才强企策略。江宁区对于首创提出企业投资高层次人才初创项目发生损失的,最高予以100万元的风险补偿。还加强企业信息安全防范,推动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培育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试点。
江宁区推进“柔性化”协同创新,推动内外部产业链联动发展。积极推动内部供需链、生态链协同,实现大数据智能运维服务。通过中电鹏程打造的“基于物联网和边缘智能的电子制造装备生产运维管控平台”,帮助企业实现质量波动率降低20%以上,设备寿命延长30%以上,设备维护成本降低50%以上。加速推广柔性化定制方案,辖区企业“科远智慧”提供个性化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产品、解决方案。
江宁区通过“集群化”生态培育,完善数智化转型服务机制。设立研发中心,布局创新中心、技术中心、联合实验室等,推动形成专业化、社会化的创新平台和技术资源库,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数智化转型。江宁区还遴选中电鹏程、优倍自动化、菲尼克斯等22家服务商,建立服务商绩效考核机制,动态调整资源池名录,并分类分级建立项目培育库,梳理企业需求,形成任务清单,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
“三力”并举,夯实专精特新领跑优势
江宁区通过挖掘数据内在效能,拓宽数智化转型应用力。支持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鼓励专精特新企业探索数据挖掘、存储共享、交易使用等标准;推动核心业务、设备产品、数字化基础设施向云端转移。增强数据安全技术应用,鼓励应用区块链、零知识证明、同态加密等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制定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标准化实施方针,保障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安全性。江宁区加速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建设,不断创新“数智化+制造”模式,培育新业态。
江宁区完善转型服务体系,提升数智化转型保障力。积极培育复合型数字化人才,提升员工数字化技能,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大复合型人才培育力度。构建多层次投融资体系,鼓励各类资本建立覆盖专精特新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将单项冠军、“小巨人”企业资质纳入金融机构征信系统。创新数字化转型服务方式,及时向企业讲解最新的数字化生产技术和业务流程,促进企业“智改数转”项目落地实施。
江宁区营造融通生态,形成数智化转型协同力。打造链式创新“共同体”,提升专精特新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能力。实现数据安全“全过程监管”,建立健全数字产品安全和质量规则制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提高转型质量。扩大开放创新“朋友圈”,以江苏软件园、未来科技城、麒麟科创园为载体,引导企业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