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专精特新”:创新驱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引擎
近段时间,“专精特新”成为热议话题,多次在重要会议中被提及。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发展。7月27日,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明确指出,创新是“专精特新”的核心灵魂,推动“专精特新”是为了激励创新。
“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它们虽然规模小,但却专注于某些细分领域,技术工艺精湛、产品质量优异,专业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巨大。有些企业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成为行业中的“小巨人”。
重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是因为这些企业尽管体量不大,但依靠创新可以取得巨大成就。例如,湖南一家公司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助力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安徽一家公司成功解决汽车尾气排放治理难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北京一家公司凭借一根链条打破国际垄断,实现国产链条高端制造……这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行业的单项冠军,凭借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独树一帜。
为激发“专精特新”企业的潜力,近年来政府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今年2月,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在2021年至2025年间,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通过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带动约1万家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资本市场也在助力培育“小巨人”企业。新三板通过设立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已成为孵化“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平台;科创板专注“硬科技”,解决国家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创业板聚焦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为其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借助政策的东风,一批企业脱颖而出。近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加上此前的两批,全国已有4762家企业入选。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中高端产业领域,普遍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高科技含量和优质的经济效益,指引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然而,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后,“专精特新”企业也面临着成长中的困扰: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协调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融资难融资贵、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等。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专精特新”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可能昙花一现。
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要让“小巨人”企业持续迸发大能量,关键在于不断创新。
首先,各地区和各部门应因地制宜、革新先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税收优惠、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配套支持政策,尤其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可以实施差异化措施,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科创板、创业板等上市融资,使其多一份行稳致远的从容,把更多精力用于研发创新。
其次,企业自身要以“专精特新”为目标,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不回避、不放弃“卡脖子”难题,牢牢掌握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稳步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配套专家”或“单打冠军”。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充满活力的“小巨人”,以及多样性、差异化的“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关键保障。可以预期,在多重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未来将有更多企业成长为行业“小巨人”,甚至成长为国际市场中的“巨人”,勇闯国际竞争的“无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