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20楼2002

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创新驱动与国家战略

发布日期: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会议提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许多人对“专精特新”企业感到好奇:这些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

  根据规定,在2021-2025年期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以期这些企业能够发挥示范作用,推动行业进步。

  从中央政策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我国高度重视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强调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0年7月,十七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机制,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从板块分布来看,“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聚集于“双创”板块;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中高端产业领域。

  “专精特新”企业之所以被称为“小而尖”“小而专”,是因为它们长期专注于某些细分领域,在技术工艺和产品质量上深耕细作,具有高度的专业化水平和强大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巨大。尽管企业规模不大,但它们依靠创新实现了巨大的成就。有些企业因为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迅速成为行业中的“小巨人”。

  为了更好地激发“专精特新”企业的潜力,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印发通知,明确在2021年至2025年间,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并通过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带动约1万家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资本市场也在助力培育“小巨人”企业。新三板通过设立基础层、创新层、精选层,成为孵化“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平台;科创板专注“硬科技”,解决国家发展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创业板聚焦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为其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

  借助政策的东风,一批企业脱颖而出。近日,工信部公布了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加上此前的两批,全国已有4762家企业入选。这些企业主要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中高端产业领域,普遍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高科技含量和优质的经济效益,指引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然而,在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后,“专精特新”企业也面临着成长中的困扰:持续创新能力不足、协调创新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融资难融资贵、营商环境有待改善等。这些问题若不解决,“专精特新”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可能昙花一现。

  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要让“小巨人”企业持续迸发大能量,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各地区和各部门应因地制宜、革新先行,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税收优惠、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配套支持政策,尤其在拓宽融资渠道上,可以实施差异化措施,优先支持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科创板、创业板等上市融资,使其多一份行稳致远的从容,把更多精力用于研发创新。

  企业自身也需要以“专精特新”为目标,聚焦主业、苦练内功、强化创新,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不回避、不放弃“卡脖子”难题,牢牢掌握核心环节和关键技术,稳步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配套专家”或“单打冠军”。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石。充满活力的“小巨人”,以及多样性、差异化的“专精特新”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关键保障。可以预期,在多重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在企业自身的努力下,未来将有更多企业成长为行业“小巨人”,甚至成长为国际市场中的“巨人”,勇闯国际竞争的“无人区”。

wenzhang

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