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18楼

从人力资源视角透视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挑战与未来展望

发布日期:

  在过去几个月里,我深入参与了公司深圳和广州销售团队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训需求开发工作,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Eric罗立良老师的悉心指导,对专精特新企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随后,我走访了多家深圳的专精特新企业,心中涌动着许多关于它们现状与未来的思考,尤其是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

  专精特新企业概述与行业大数据洞察

  自2011年国家首次提出“专精特新”概念以来,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迅速壮大。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2018年首次提出概念到2019年启动首批评审,截至2024年7月,全国已累计培育了12950家。这些企业专注于产业链某一环节或产品,生产技术、工艺及产品质量领先,具有独特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创新能力突出,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主导产品多属于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

  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占据了专精特新“小巨人”的7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占比最高。地域上,这些企业高度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北京等制造业发达地区。从经营发展角度看,50%的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60%属于工业技术领域,70%的企业成立年限超过10年,平均寿命远超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水平。在资本市场,专精特新企业备受青睐,超过30%的“小巨人”企业已获得融资。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专精特新企业的创始团队多具有研发背景,创始人年龄集中在35-47岁之间,他们依托于核心技术,在中国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借助“国产替代进口”战略和政府利好政策,成功跨越了企业初创期的生死门槛。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美摩擦加剧、消费低迷和市场竞争内卷,以及政府补贴支持的退坡,不少专精特新企业面临新的挑战。

  这些企业过去在温室中成长,团队成员逐渐步入中年,部分成员害怕改变,能力跟不上第二曲线的要求。新的洗牌已经来临,专精特新企业必须夯实第一增长曲线,同时尽快探索和落地第二增长曲线,否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或兼并的风险。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专精特新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挑战

  部分专精特新企业已完成第一曲线的增长,但第一增长曲线存在天花板。企业想寻求更好的发展,必须寻找和落地第二增长曲线。然而,第二增长曲线的难度远大于第一曲线。尤其是以跟随追赶模式成长起来的企业,在完成第一曲线积累的方法和管理模式上,有明确的参照物,但在追求第二增长曲线时,往往遇到无人区或更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明确的参照物和市场成长环境。

  以某款产品或某个市场突然火爆的企业为例,团队需要清醒地分析成功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以及产品性能、团队能力、市场需求三方的占比,判断这种成功是否可持续、可复制。同时,企业需要建立适应目标市场的人才素质模型,打造更强大的团队。然而,不少企业团队容易将成功归功于自身能力,忽视运气的成分,这是危险的。

  专精特新企业想达成第二曲线,面临的挑战是全方面的。从产品到市场、公司规模、管理模式、人才梯队再到经营模式,都需要领导者下定决心进行革新。只有这样,专精特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wenzhang

专精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