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18楼
专精特新企业和小巨人区别_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什么好处
专精特新企业与小巨人企业虽同属政策扶持的创新主体,但在定位、标准、政策支持及发展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多维度解析两者的核心区别。
定义与政策背景差异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其概念源于工信部2011年提出的培育计划,旨在推动中小企业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攀升。这类企业通常聚焦细分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独特技术,但规模可能尚未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小巨人企业则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需满足更高标准。根据2021年财政部和工信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小巨人企业需在细分市场占有率进入全国前三,且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3%。政策对小巨人的扶持力度更大,目标是通过3-5年培育使其成为行业单项冠军。
认定标准与门槛对比
专精特新企业的认定标准相对宽泛,省级评选通常要求企业年营收2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即可。例如,某省专精特新企业只需满足6项基本指标中的任意4项,包括近两年研发占比不低于3%、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等基础条件。
小巨人企业的认定则严苛得多。国家级小巨人必须同时满足专、精、特、新四项核心指标,且附加专项条件:如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主导产品销售收入占比60%以上。更关键的是市场地位要求——必须提供第三方出具的细分市场占有率证明,这是与普通专精特新企业的本质区别。
政策支持力度分化
专精特新企业享受的政策多为普惠性支持,包括税收优惠、技改补贴等常规措施。以浙江省为例,新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可获得20-50万元一次性奖励,但后续持续支持有限。这类企业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支持,政策工具相对标准化。
小巨人企业则享受"国家级VIP待遇"。中央财政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首批重点"小巨人"企业平均获1000万元/家补助。更关键的是配套服务:工信部建立专属服务台账,协调解决用地、融资等关键问题。北京某小巨人企业就曾通过绿色通道获得300亩工业用地,这是普通专精特新企业难以企及的特惠政策。
发展阶段与成长路径
专精特新企业多处于成长初期或中期,其核心任务是技术突破和市场验证。这类企业往往选择"隐形冠军"发展路径,如江苏某精密轴承企业专注风电主轴研发十余年,逐步成为行业二级供应商。它们需要3-5年培育期才可能晋级小巨人。
小巨人企业则已完成从1到10的跨越,正迈向行业主导地位。这类企业已建立稳定的盈利模式和供应链体系,如深圳某激光设备小巨人已占据全球光伏激光设备30%市场。其发展焦点转向标准制定和生态构建,部分头部小巨人3年内即可冲击制造业单项冠军。
创新能级与市场影响
专精特新企业的创新多体现为工艺改进或产品微创新。调研显示,约65%的专精特新企业专利为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特定场景的技术痛点。这类创新虽能提升企业竞争力,但尚不足以改变行业格局。
小巨人企业则必须具备突破性创新能力。统计表明,国家级小巨人平均持有发明专利15.7项,远超专精特新企业的2.3项。更显著的区别在于创新产出——小巨人企业往往掌握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如安徽某半导体小巨人开发的晶圆键合设备,直接打破国外企业20年垄断。
通过多维度对比可见,专精特新企业与小巨人实质是创新培育体系的不同梯次。前者是广谱性政策覆盖的创新种子,后者则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标杆企业。这种分层设计既保证了政策普惠性,又能集中资源培育关键领域突破者。
对企业而言,理解这种差异有助于精准定位发展方向。初创期应争取专精特新认定获取基础支持,成长期则需对标小巨人标准突破关键指标。乐讯财税咨询提醒:企业申报时务必注意,2023年新规已要求小巨人企业必须先行获得省级专精特新认定,这种递进关系正是政策设计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