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18楼
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经验做法_深圳专精特新企业认定
深圳市通过政策引导、精准服务、创新生态等多维度举措,构建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标杆模式,为全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政策体系完善,强化顶层设计
深圳市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纳入全市科技创新战略,先后出台《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遴选办法》《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形成从遴选认定到梯度培育的全链条政策支撑。政策明确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并配套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20余项具体措施。
政策执行层面,深圳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由市中小企业服务局牵头,联合科创、工信、财政等12个部门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一企一策"动态跟踪服务,2022年累计为专精特新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诉求1800余项,政策兑现效率提升至平均15个工作日,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梯度培育精准,构建成长路径
深圳创新设计"种子-苗圃-小巨人-单项冠军"的四级培育体系。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库动态储备超2000家潜力企业,通过"画像诊断"筛选重点培育对象,按成长阶段配置差异化资源。例如对初创期企业侧重研发补贴,对成长期企业加强市场拓展支持,形成阶梯式发展通道。
培育过程中突出"精准滴灌",建立企业成长档案管理系统。依托大数据分析,为每家企业定制包含技术创新、管理提升等6大模块的成长方案。2023年数据显示,经梯度培育的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8.2%,较入库前提升3.5个百分点,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40%以上。
金融支持创新,破解融资难题
深圳打造"政银保担"联动机制,设立规模50亿元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创新推出"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帮助32家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融资超18亿元。全国首创"专精特新贷"信用产品,企业凭认定资质即可获得最高5000万元授信,平均利率较常规贷款低1.2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对接方面,建立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库,联合深交所开展"走进专精特新"系列活动。截至2023年底,深圳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公司达58家,占全市新上市企业比例的43%,形成显著的示范效应。私募股权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投资额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增速。
服务生态优化,赋能企业发展
深圳构建"1+N"服务体系,以市中小企业服务大厅为核心,联动全市21个重点产业园设立专属服务站。组建200人的服务专员队伍,提供从政策解读到上市辅导的12类标准化服务。2023年服务满意度达96.7%,企业平均办事成本降低25%。
特别注重产业链协同,推动专精特新企业与华为、腾讯等龙头企业建立"链式"合作。举办"大手拉小手"对接活动,促成配套合作项目超400个。建立共享实验室等公共平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30%以上,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的痛点。
创新环境营造,激发内生动力
深圳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建成12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关键技术攻关支持。实施"工程师红利"计划,累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5.6万人。建立"创新券"制度,企业每年可申领最高50万元的科技创新服务补贴。
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设立全国首个专精特新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提供快速审查、维权援助等专项服务。2023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62%,涌现出大疆、柔宇等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深圳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实践,系统性地破解了中小企业做精做专的难点堵点。通过政策链、服务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良性互动的发展范式,其经验对各地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未来需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深化国际标准对接,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乐讯财税咨询认为,深圳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构建了全要素、全周期的培育体系,这种系统化思维值得各地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