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联系我们

  • 服务热线:400-808-2928
  • 咨询热线:18688742064
  •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天安云谷二期4栋18楼

深圳市专精特新扶持_深圳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发布日期:

深圳市专精特新扶持政策通过精准赋能中小企业,推动产业升级与创新突破,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深圳市作为全国科技创新高地,近年来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2021年出台的《深圳市关于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构建梯度培育体系,重点支持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该政策旨在破解中小企业创新资源不足、市场拓展困难等痛点,通过系统性扶持加速形成细分领域"隐形冠军"集群。

政策设计突出靶向发力,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企业设置"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三级培育路径。截至2023年,深圳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500家,数量居全国前列,这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6.2%,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多维度的资金支持体系

在直接资金扶持方面,深圳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助网络。对首次认定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晋级为国家级的再追加80万元。针对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单个项目资助额度可达300万元,2023年全市相关财政投入突破15亿元。南山区等部分行政区还额外提供配套资金,形成市区两级政策叠加效应。

间接融资支持同样力度空前。市财政设立20亿元专项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银行机构开发"专精特新贷"产品,企业可获得最高3000万元信用贷款。深交所特别开辟上市绿色通道,目前已有32家专精特新企业通过IPO募集资金超200亿元。这种"直接奖励+金融赋能"的组合拳有效缓解了轻资产科技企业的融资约束。

技术创新赋能机制

深圳打造了独特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政策要求专精特新企业必须建立研发机构,并联合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市政府每年遴选100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组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例如,微纳感知等企业通过该机制获得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技术支持,3年内专利数量实现翻番。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是另一大亮点。全市已建成23个面向专精特新企业的共享实验室,提供低价或免费的检测认证服务。宝安区建设的5G测试验证中心,累计为86家企业节省研发成本超亿元。这种开放式创新基础设施大幅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技术研发门槛。

市场拓展与品牌建设

针对企业市场开拓难题,深圳创新推出"链长制"服务模式。由市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组织专精特新企业进入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供应链体系。2023年促成配套合作项目172个,带动相关企业营收平均增长34%。同时建立"深圳制造"品牌推广中心,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超50场。

政府采购向专精特新产品明显倾斜。市政工程、公立医院等采购目录单列"专精特新产品"类别,中小企业产品价格扣除比例最高达20%。大族激光的精密焊接设备通过该政策进入地铁建设项目,年订单增长达40%。这种市场端的精准扶持显著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

人才政策方面实施"靶向引才"策略。对专精特新企业引进的博士人才,给予每人最高10万元生活补贴。建立"校企双导师"培养机制,深圳技术大学等高校开设"专精特新定制班",近三年输送技能人才超5000人。大疆创新通过该计划组建了200人的青年工程师团队。

在柔性用才方面同样大胆创新。允许科研人员通过"周末工程师"等方式兼职服务多家企业,建立跨企业技术共享平台。2023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达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这种人才集聚效应持续强化企业创新内核。

深圳市专精特新扶持政策通过构建"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保障"的四维生态体系,成功培育出一批掌握独门绝技的行业标杆。这种系统化、精准化的企业培育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链韧性,更形成了可复制的创新发展经验。

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持续优化升级,深圳专精特新企业将在突破"卡脖子"技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乐讯财税咨询提醒,企业申报专精特新资质需提前做好财务合规性审查与知识产权布局,以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wenzhang

深圳市   专精特新